<delect id="57nf3"></delect>

      <em id="57nf3"><mark id="57nf3"><font id="57nf3"></font></mark></em>

      <span id="57nf3"><video id="57nf3"></video></span>

            夏日“涼友” :持扇引清風

            2021年05月14日 09:2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間 分享 添加喜愛

              預展時間

              中國書畫

              5月14日至16日

              上午9:00至晚6:00

              拍賣時間

              中國書畫(一)

              5月18日(星期二)下午1:00

              中國書畫(二)

              5月18日(星期二)下午6:00

              地點

              北京昆侖飯店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2號

              成扇作為夏日拂暑障面之實用品,其濫觴大約在南朝,至北宋時逐漸流行,明代永樂后,由于上層社會的青睞,又因可隨時展玩、交相鑒賞的屬性,書畫扇日漸成為文人士子出入懷袖、附庸風雅之物。文人畫扇,講究書畫刻三絕,雅扇輕搖,書法是誰寫的,畫是誰作的,扇骨是誰刻的,不僅可清心悅目,更能彰顯持扇者身份地位,甚至品位。然而在箑頭作書畫,受限頗多,扇面上寬下窄,又凹凸不平,布局揮灑皆不易,一扇之成,須大費踟躕,故更凸顯名家作品之難得,墨妙怡情,陶冶性靈,非此不樂。

              Lot 51

              吳湖帆(1894-1968)  并蒂芙蕖

              沈劍知(1901-1976) 蘇軾《安期生》并引

              成扇 設色紙本

              尺寸:19×51 cm。 約0.87平尺

              估價(人民幣):600,000-750,000

              出版:

             ?。ㄕ妫懂媺ナ謪呛返?4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5月
            (正面)《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吳湖帆》第70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7月
            《梅景書屋師生畫集》第177頁,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4年9月

              著錄:

              《吳湖帆年譜》第388頁,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7年7月

              吳湖帆題識中提及的1936年荷花作品,即吳氏畫荷之首幅作品《霧障青羅》,潘靜淑題曰:“此湖帆創格之第一幀”,1943年吳氏重題此幅曰“余素不能寫生,是夏與靜淑相對盆荷,頗發畫興,即縱筆賦色,一氣呵成,覺古人無此格也。靜淑大快,留存自賞,展轉仿寫,自成吾法,斯為首創?!?/p>

              吳湖帆1936年《霧障青羅》

              上款“藜青老弟”即葉藜青(1906-1983),名逸,江蘇蘇州人。實業家,曾師從趙叔孺,后為吳湖帆弟子,工山水、花鳥,富收藏。

              梅景書屋合影(中坐者為吳湖帆,右三葉藜青)

              Lot 357

              張大千(1899-1983)秋江纖夫

              王福廠(1880-1960) 五言詩二首

              成扇 設色紙本

              尺寸:18.6×51 cm。 約0.86平尺

              估價(人民幣):380,000-480,000

              是扇作于大風堂特制扇箋上,有“蜀人張大千書畫扇”、“大風堂制”二朱記。扇骨貼有“藝畫”標簽,系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舊藏。

              扇箋朱記

              上款“佩瑜”即丁沛漁(1874-1960),貴州織金人,民國間曾任上海中國銀行行長,吉林、甘肅省財政廳廳長,1949年后居上海。

              拍品正面《秋江纖夫》未書年款,綜合判斷,應與背面王福廠1941年書法同一時期,在此階段,張大千開始擺脫石濤、石溪的山水畫風,逐漸形成自家面貌。畫中平灘曲水,矮屋茅舍,一派蜀江景致,施以淺絳格調的敷色,是張氏頗具代表性的題材,類似的布置畫家屢屢有作,任意根據尺幅改變經營,洵為拿手。

              《秋江纖夫》局部

              纖夫拉挽(攝于1940年代)

              此箑最為特別之處,在于畫中小舟以五名纖夫拉挽,人物如豆,而皆身姿前傾,似正奮力邁步,形象栩栩如生,此亦蜀地之一景,在典范的山水形式中增添了生動寫實的意趣,別見畫家的用心,格外耐人賞玩。

              Lot 357扇骨

              扇骨為近代竹刻名家盛丙云雕制,一面刻張大千書七言詩,落款“大千居士”,另面雕張大千畫高士賞竹,款“大千”,印“松”。盛丙云原名松,扇骨應同屬1940年代初期作品。

              Lot 143

              于非闇(1889-1959)  書畫合璧扇

              成扇 水墨紙本

              甲申(1944年)作

              尺寸:19.5×60 cm。 約1.1平尺

              估價(人民幣):180,000-250,000

              于非闇的墨筆花卉師法南宋末年的宗室畫家趙孟堅,趙孟堅為趙孟頫從兄,精繪事,尤擅以雙鉤白描法繪水仙,風標秀雅,士氣十足,為時所重,影響深遠。于非闇曾藏有趙孟堅《白描水仙蘭蕙卷》,于氏最初學習工筆花鳥畫,即是臨習此卷,用功甚勤,后繪墨筆花卉時,常題寫“擬趙子固”。

              Lot 143局部

              是箑作于1944年,正面以雙鉤法繪蘭,蘭葉用“鐵線描”,起筆重而收筆虛,技藝深湛,蘭花則以淡墨勾描,筆筆分明,凸顯嬌嫩之態。上方的翩翩墨蝶亦臻于妙,畫家通過濃淡墨色的皴擦,生動地呈現了蝶翼如煙如粉的質感,蝶須及蝶腿線條雖細,卻勁健無比,實非庸手可為。全畫純施素墨,清幽秀雅,氣格高華。背面為于氏小字瘦金書二百余字,抄錄顏師古《幽蘭賦》,一絲不茍,神完氣足。

              于非闇對色墨極為講究,是箑系用康熙御墨“寶翰凝香”繪就,今觀正面坡地上的雜草、苔點等濃重處,墨色沉厚烏黑,誠屬上佳之品。

              Lot 311

              溥心畬(1896-1963)  秋水鹡鸰

              溥僩(1901-1966) 寒塘棲禽

              成扇 設色紙本

              尺寸:20.2×53.6 cm。 約0.98平尺

              估價(人民幣):120,000-150,000

              花鳥畫發展至兩宋盛極一時,院體花鳥皆自生活中來,“心傳目擊之妙,一寫于豪端間”,至南宋,花鳥小品狀物之精妙,技法之純熟,已達極致。

              民國肇始,沒落王孫與歷經離亂的南宋畫家頗有共通之處,是扇雙面皆源自宋畫小品,溥心畬繪《秋水鹡鸰》,荷葉泛黃低垂,棲息上方的鹡鸰振翅欲飛,捕捉自然界中變化的瞬間;溥僴寫《寒塘棲禽》,采用傳統留白技法表現雪景,氣氛冷寂,寒意襲人,成雙成對的喜鵲與野鶩,憑添幾分生意。雙面構圖一疏一密,一得逸氣,一得法度,相得益彰。

              宋 牧溪《水墨寫生圖》局部

              扇面內層有“晉書堂”朱記,為溥心畬定制扇箋,自溥氏舊藏《平復帖》得名。

              Lot 356

              馮超然(1882-1954)  酒趣書畫合璧扇

              成扇 設色紙本

              戊午(1918年)作

              尺寸:17.5×49 cm。 約0.77平尺

              估價(人民幣):15,000-22,000

              自來文人多好酒,亦自有一套“酒文化”,據陳無我《老上海三十年見聞錄》載“倉山舊主(袁祖志)嘗作《酒話》一篇,書之扇頭,人爭效之”,內容即為對清末民國上海飲酒文化所作十四條概括。

              此扇作于1918年,寫贈嗜飲之友人“蓮江”,拍品背面所錄正是“人爭效之”的飲中趣語十四條,可見民初飲酒風尚。

              Lot 366

              劉奎齡(1885-1967)  秋園雙犬

              章梫(1861-1949) 節錄《妙法蓮華經》

              成扇 設色紙本

              壬午(1942年)作

              尺寸:19.8×54.5 cm。 約0.97平尺

              估價(人民幣):250,000-350,000

              Lot 366出版

              出版:

             ?。ㄕ妫端榻鸺ざ返?4至65頁,(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2月26日
            《添語實錄·中國扇畫》第235至236頁,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年9月

              劉奎齡的走獸、花鳥以逼真靈動聞名于世,他廣師傳統,又引入西畫透視、色彩技巧,形成極具個人特色的風格。

              Lot 366局部

              《秋園雙犬》作于1942年,此時,劉奎齡的“濕絲法”已爐火純青:在畫皮毛時,將生宣紙打濕,當紙處于一種半干不干的過程時,用筆絲毛,由于絲毛時水分的不同,便造成了皮毛那種茸茸的質感。然后上色暈染,其設色用水性畫法,注重透明感和潤澤感,強調筆勢的運動,以及水墨、水色的融合變化,借助顏色的渲染與烘托,便現出動物身上那種光亮柔軟的毛色,充滿生機物趣。

              Lot 380

              葉昀(1901-1983)  碧波獨飲

              孔繁栘(民國) 節錄劉基《二鬼》

              成扇 設色紙本

              尺寸:20.4×58 cm。 約1.1平尺

              估價(人民幣):6,000-8,000

              端木蕻良舊藏。

              Lot 380實景

              Lot 388

              趙望云(1906-1977)  山野行旅

              成扇 設色發箋

              廿五年(1936)作

              尺寸:19×53.5 cm。 約0.92平尺

              估價(人民幣):80,000-100,000

              拍品為竹刻名家吳迪生自用扇,上款“迪生先生”即吳迪生。扇骨為吳氏自刻曹唐《小游仙詩九十八首》之一,款“迪生刻”。

            掃描關注帶你看展覽

            掃描關注新浪收藏

            推薦閱讀
            關閉評論
            新聞排行
            高清大圖+ 更多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女人爽
            <delect id="57nf3"></delect>

                <em id="57nf3"><mark id="57nf3"><font id="57nf3"></font></mark></em>

                <span id="57nf3"><video id="57nf3"></video></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