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手稿保存狀況:作家珍視不愿拍賣
2014年06月13日 10:01 城市快報 收藏本文
趙雯曄
賣手稿就像賣老婆?
如今,名人手稿價值在不停翻番,這使得許多人開始打起了主意和算盤。記者對于當下陜西作家手稿保存現狀進行了走訪調查,老一代陜西作家普遍都有珍視、妥善保存手稿的意識,幾乎每一部文學力作手稿都保存完善,而在年輕一代作家中,手稿卻成了稀缺資源。
作家陳忠實告訴記者:“過去沒有復印條件,報紙、雜志發稿一般不退稿,咱也不在乎,也沒有收藏意 識。后來有了復印機,咱才給自己留一個底稿,給對方郵寄一份復印稿!比缃耜愔覍嵔洺楹门笥褜懶,基本上也以交一份復印稿為主!暗幸恍┡笥褜κ指逄 別珍視,提出要求了,我也會把手稿送給朋友作為留念。不過,絕大多數人能拿到文章就很高興了,也不會去關注是不是復印件!标愔覍崒θ缃褡骷沂指迮某鎏靸r 的現狀覺得十分不可思議,“一部短篇小說才幾頁紙,就能拍賣幾萬幾十萬?”
作家高建群的《最后一個匈奴》手稿曾被人開出高價收購,但高建群一直沒舍得拿出來,“我不屑于將自己的手稿拍賣了,文學是崇高而神圣的事業,拿出去拍賣挺掉價,手稿就像自己的老婆一樣珍貴,我絕不能接受,拍賣手稿就像拍賣"老婆"一樣,會遭天下人恥笑的!
—《西安晚報》
詩歌從來不是謀生的飯碗
5月28日,“中國詩集·全國詩人筆會”在渝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國的詩人及評論家將開展“全球化語境下中國詩歌的原創力研討會”“中國詩集朗誦會”等活動。詩人于堅提到,上世紀80年代,北京舉行一場詩歌朗誦會,可能有好幾萬人去現場聆聽。而今天,人們的選擇有很多,“年輕人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悟!
現在寫詩的人越來越少了嗎?于堅對此并不認同!艾F在寫詩的人并沒有減少,民間有很多詩人還保持著創作的熱情!庇趫哉f:“漢語是世界上最適合寫詩的語 言。這種語言有著無數的可能性,帶給人無限的遐想,可以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詩意化。只要我們仍然生活在漢語中,詩歌就不會就此寥落!
于堅表示,詩歌從來不是謀生的飯碗,“詩的氣節是天然的,它不是追求當下就能以物來兌現的東西,它是一種讓人有魅力、有尊嚴的東西!
—《重慶日報》
作家能被培養出來嗎?
1954年出生的王安憶,1994年應邀到復旦大學開小說研究課程,那年她40歲。到了2004年,王安憶 50歲,她帶著人事編制調進復旦大學,成為中文系教授;2014年,王安憶60歲了,暢談了她的復旦十年。當被問到“一個作家能夠被培養出來嗎”時,王安 憶說:“談到作家培養的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事情。文學確實是需要天賦的,天賦很重要,可以說是一個決定性的條件,但是天賦是不能教的。另外一部分則由你的生活經驗來決定!
“應該說,文學還是有一部分可以教的東西,這部分就是技術性的東西。比方說,小說的虛構能力、框架和結 構,包括語言,那么我至少可以讓學生知道,什么語言是好的語言,什么語言是垃圾語言。這種東西我覺得還是可以培養的。作家,起碼要有一個虛構的能力,比 如,你告訴我你有很多的生活經驗,你有很多的不高興或者愉快的事情?蓡栴}是,你要把這些從你自身經驗里生發出來的感情,通過一定的技巧,虛構成一個故事,那就是一種能力!薄缎旅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