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嘉德文庫和周默先生合作出版了《中國古代家具用材圖鑒》一書,這本關于家具用材的“工具書”,一經面世便引起眾多好評。這本書里,周先生正本清源式地詳細追溯了中國古代家具的各種用材,并對多年來,業界流傳的一些錯誤性的觀念、觀點,做了一些糾正。這是又一本關于中國古代家具用材的力作,也一定會成為教科書式的文本。
——楊涓 嘉德文庫主編

10月27日嘉德典亞藝術周期間,嘉德文庫非常有幸請到周默老師,帶來一場主題為:“以‘我’觀物——中國古典家具所用木材之利用歷史與習慣“的專題講座。

開講前,周老師引用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一段經典而富有哲理的文字: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這段經典,不管對我們現在的社會現狀,包括世界現狀,或是文物收藏的現狀,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闡述。

這場講座,讓現場嘉賓收獲了不少關于家具用材的真材實料,不禁發現:原來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家具知識,竟然是錯的。
?。ㄏ挛恼碜灾苣蠋熤v座內容)
以“我”觀物
美的東西,不分古今,家具用材亦是如此。我們應該以一個平常的、平和的、愉悅的、平等的心態,直視我們眼前這些美好的事物。
我很喜歡白居易的一首詩——《春風》。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為我來。
春風先吹開了園中的早梅,繼而讓櫻杏桃李也競相綻放,除了這些美麗的花朵外,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藏在深村里的薺花、榆莢同樣歡呼雀躍,欣喜地說:春風也是為我而來。
所以對于自然的東西,不分高下,沒有美丑,沒有長短。木材也是一樣,包括紫檀和黃花梨,包括榆木,包括我們所說的櫸木,還有杉木。我們不要首先看它的材質是什么,價值幾何,而是要看它的藝術水準如何。
2016年的時候,我和嘉德的寇總一起吃飯,他說你能不能寫一本家具用材方面的書?當時我說我很感興趣,這是我的長項。我問他要求是什么?他說:正本清源?!白屗鼈冏约赫f話”,也就是讓這些木材,讓這些家具,自我表現,而不是我來評價它的高低,評價它的好壞。
包括講座標題中“以‘我’觀物”的“我”,也不是自我的“我”,而是不帶偏見的,完全是由家具用材自我來表現,自我來說話的一種態度。

從“一門年輕的學問”開始
雖然對于中國古代家具和用材的研究書籍,出版了很多,但實際上,對于中國古代家具的研究,特別是對中國古代家具所用材質的研究,是一門非常年輕的學問,應該是最近30年才開始的。
幾個基本概念
1、古代家具還是古典家具?
記得當年出版《黃花黎》那本書時,曾為一些基本的概念,來回磨了五年之久?!饵S花黎》一書開篇使用是中國古代家具,最后編輯刪掉,她說是中國古典家具。我說不對,我研究的范圍是中國古代家具的木材,而不是古典家具。古典家具是一個文物的概念。包括我們今天的題目是古典家具,應該是古代的經典家具。
2、關于紅木

經常聽人說:我做的是紅木家具,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包括“紅木明式家具”,這個概念也并不正確。紅木是一個很晚的概念。文獻中,正式出現“紅木”這兩個字,應是乾隆八年二月二十三,宮廷造辦處的檔案中。
《中國古代家具用材圖鑒》這本書里,關于紅木,我闡述了很多。其實紅木,并非指某一種木材。根據現在遺存的古代紅木家具殘件做木材檢測分析,應不只兩種。古代紅木家具多為乾隆或以后的,年代并不長,明式或接近明式的也不多。有學者認為紅木色接近紫檀,是紫檀來源枯竭后的替代品。根據雍正、乾隆朝歷年紫檀庫存數量分析,此說難以成立。
3、雞翅木還是鸂鶒[xī chì]木?

鸂鶒之名首見于三國·吳·沈瑩《臨海水土異物志》,是一種游弋于竹林溪水種的水鳥,羽毛有五彩色,非常漂亮。明或以前,有此類花紋的木材均稱為鸂鶒木,入清以后有稱“雞翅木”,乾隆造辦處檔案中兩種名稱同時出現。實際上,包括王世襄的書里邊的,他寫的也是鸂鶒木。但我們現在拍賣公司的圖錄里面,很多還是寫的雞翅木。雞翅木應該是一個很晚的概念。

自然分布與木材特征
你知道嗎?世界上最貴的木頭,我們中國最好、最美的木頭,就是集中出產在下圖,這個狹窄的區域內,北緯5度到20度之間,西到印度的南部、西部,東到菲律賓,包括日本的小笠原群島。就這么狹窄的一個區域。

可以說,我們所認識的中國古代家具用材中的名貴品種,都集中在這個狹窄的區域。紫檀木、黃花梨、烏木、花梨木、檀香木,包括沉香,都是出產在這個地方。
那么這些樹為什么集中出產在這么一個狹窄的區域呢?
有趣的是,這個區域同時出產世界上品質最好的貴金屬,開采區域幾乎和這些名貴的木材產區是重疊的。我去了印度很多次,紫檀樹下面就直接可以看到,類似露天的鐵礦。它們和鐵礦、金礦、銅礦、鋁礦伴生在一起。銅礦和金礦肯定是在一起。銅礦下面是金礦,上面就是紫檀木。

所謂的海南島油梨,就產在海南島的西部、西南部,像昌江、白沙,包括樂東這些地方。為什么呢?昌江那個地方的鐵含量達到66%、67%,下面都是黃金和銅。
一個珍稀的樹種,它所適應的土壤里面需要的微量元素大概是18種左右。這一地帶的這些土壤,幾乎都達到這樣的要求。
同一個樹種,它生長的區域不一樣,它的顏色特征就不一樣。這可以來判讀家具的年代,包括產地。拿海南黃花梨來舉例,它每一個區域,每一個縣市,其顏色和紋理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看明代的黃花梨家具,它的顏色比較淺,金黃色比較多,為什么?它是產出于海南的東北部,雨量特別豐沛,陽光充足,那里還有比較豐厚火山灰。所以那里的黃花梨長的比較快,比較大,紋理直的也比較多。那些“鬼臉”比較多的花梨,主要產自于西部,西南部。

中國古代家具用材的共性與個性
中國古代經典的家具,它所用木材的共性是什么?個性是什么?
第一,中國古代家具用的木材,顏色一定要干凈,要純凈。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最本質的區別,海南黃花梨特別的純凈,特別干凈。越南黃花梨雜色比較多。

第二,木材的紋理肯定得漂亮。但是漂亮的基礎上,首先一定要清晰,不可以交叉,不可以混亂。
第三,比重一定要合適,不是說越重的就越好。所以我們有人解讀說,質量越重,顏色越深的木頭就越好,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很多木頭比紫楠木要重,它為什么不拿來做家具呢?很多木頭比杉木還要輕,杉木的比重只有0.33,在手里面都是飄的,但是杉木可以蓋很高的建筑,像一些寺廟,都是用的杉木來做的。
還有一個,就是它的味道,不能有異味。所以我們選的木頭幾乎都是沒有味道,或者說是有香味的。


古代家具用材的共性之外,還有它的個性,它的個性是什么呢?
這就與個人的喜好有關系。有的人喜歡榆木,有的人喜歡櫸木,有的人喜歡紫檀。另外,還跟地域性有關,山西很多人喜歡黃花梨,喜歡榆木,喜歡核桃木。像湖南很多人喜歡梓木,喜歡樟木,喜歡杉木。東山喜歡杉木,喜歡櫸木。其實每個地方不一樣。


不同時代的木材偏愛
每一個朝代,或者說某幾百年,對于某一種木材的顏色和紋理的喜好,是非常明顯的。在西方,有胡桃木時代、橡木時代……我想中國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時代呢?我們通過整理文獻發現,中國確實也有這樣的時代。
比如唐代對紫檀和烏木的追求,北宋時候對烏木的喜愛。元以后,對黃花梨,對櫸木的追求。
家具設計與審美最重要的原則
家具設計最重要的原則是因材,就是要根據材料來因材制器。
理學里面有重要的一個概念,叫因物。因物,就是要因循事物自然發展的規律。古人制物,完全是因物,無論是家具還是建筑,用材是十分注意的,而現在的我們已經不太注意。我們對器物的了解,甚于對于物的看法和態度,已經和古人漸行漸遠了。
雍正,可以說是中國美術史上最后一個可愛的皇帝。
中國古代家具發展的轉折點,從唐末到五代到北宋,是一個明顯的轉折,是從繁到簡的一個發展過程。中國家具第二個轉折點,發生在雍正時期,這一時期開始,家具發展走了兩條路。
一條路是創新,直接導致清式家具的誕生。清式家具繁復,結構不合理,我們的審美發生了很大的問題。
另一條路就是堅持明式,堅持古人的優秀傳統。所以雍正應該是中國美術史里,最后一個最可愛的皇帝。

文中所用木材標本圖片均由周默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