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57nf3"></delect>

      <em id="57nf3"><mark id="57nf3"><font id="57nf3"></font></mark></em>

      <span id="57nf3"><video id="57nf3"></video></span>

            杭春暉:我一直在思考對“真相”一詞的理解

            2020年03月18日 14:2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間 分享 添加喜愛

              杭春暉 字睦然,1976年出生,安徽當涂人,2005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11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博士學位。2009年獲中國第二屆小幅工筆畫“丹青獎”; 2015年,獲得第五屆丹麥“J.C。雅各布森肖像獎”國際評審獎;2015年獲得“時代美術館”年度藝術家獎;2018年獲“中國藝術權力榜”年度藝術成長獎。作品被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成都現代藝術館、關山月美術館等機構和個人收藏。

              #藝術家的日常#

              杭春暉:疫情期間,我和平時差不多,沒有明確的工作與生活的界線。在畫畫之余,我也在修改今年的一本畫冊,原本計劃春節之后印刷,但隨著這次疫情的發展,這個計劃也不得不推遲了,不過也好,可以花更多的時間來推敲。當然,這次疫情讓很多人都成了大廚,就像朋友圈里發的那樣,我也不時做一些以前沒有嘗試過的東西,比如前段時間就研制了一款秘制雞翅,味道還挺特別的。

              #疫情之下的感受#

              杭春暉:這次和2003年非典不太一樣,那時我似乎感覺自己與事件發展并沒有太多聯系,畢竟那時網絡相對來說很不發達,信息的交流基本是通過電視媒體。所以無論是時效性還是直接性,都沒有這次強烈。一開始關于這次疫情的信息,我還是通過電視得知的,隨后關于此次疫情的信息不斷在互聯網上發酵,我個人也試圖在這些紛亂的信息流中,拼湊出我個人的理解,但最后,當我面對眾多的信息來源時,我越來越覺得很多“真相”非常的模糊,我突然發現,自己與17年前的非典爆發時的感受完全不一樣,感覺自己與這個事件的關系非常的密切,但卻又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近期的思考#

              杭春暉:最近因為疫情信息的諸多來源與立場,我一直在思考對“真相”一詞的理解,這恰恰與我的創作線索有著密切的聯系。我現在的作品基本是通過視覺的不確定性,制造一個模糊的、是似而非的東西。從本質上說,我是一個懷疑論者,對于“真與假”的困惑一直伴隨著我的成長,我想,我目前的視覺實驗,或許也是人近中年之后的自我和解吧……

              #想說的話#

              杭春暉:努力生活,努力工作!

            確定與不確定的再現2019-2,綜合材料,183.5 X 144cm確定與不確定的再現2019-2,綜合材料,183.5 X 144cm

              #分享一件作品#

              杭春暉:在目前的語境下,我還是和大家分享一件我在2019年創作的作品——《確定與不確定的再現》吧,這件作品置換了繪畫與外框的原有結構,用繪畫的方式完成原本的物——畫框,用反光的玻璃替換了原本的繪畫——形式表現。將“作為形式再現的繪畫”與“作為物理再現的反射”并置,混淆了我們的日常經驗,也模糊了繪畫與物的邊界,構建了一個似是而非的視覺語境。我想,這種視覺的復雜性,與目前的信息傳播的復雜性有著內在的相似性。

              #疫情之后最想做什么#

              杭春暉:可能是與朋友喝一杯吧。

            掃描關注帶你看展覽

            掃描關注新浪收藏

            標簽: 繪畫杭春暉

            推薦閱讀
            關閉評論
            新聞排行
            高清大圖+ 更多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女人爽
            <delect id="57nf3"></delect>

                <em id="57nf3"><mark id="57nf3"><font id="57nf3"></font></mark></em>

                <span id="57nf3"><video id="57nf3"></video></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