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勤: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國嘉德度過了自己的二十歲生日。二十年來,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藝術品拍賣行業獨領風騷。中國嘉德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董事副總裁寇勤談起這20年的歷程時感慨萬分。在他看來,中國嘉德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為一直秉承“誠信”與“專業”的原則。
人物素描
處事充滿“湖北佬”智慧
寇勤是著名作家方方的同學,他笑言,或許有一天,他們可以合作一部以藝術品拍賣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從最初政府的機關公職人員,到跟隨陳東升董事長下海參與創辦中國嘉德,從最初的猶豫到如今的堅持,寇勤的選擇充滿了“湖北佬”式的智慧。特別是在他的主持下,中國嘉德創造性地舉辦了天安門宮燈專場拍賣會、新中國美術專場拍賣會、道光二十五年貢酒拍賣會、列車冠名權拍賣、新世紀首日廣告發布權拍賣等,還創辦了國內首個中端藝術品交易平臺“嘉德四季”,開辟了大拍之外的拍賣“第二戰場”,取得了巨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熬驼f宮燈專場拍賣吧,當時我們征集舊宮燈時,大家都存有很大的顧慮,它是否能拍賣、是否能夠被民間收藏等問題都值得商榷。但拍賣結果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它以1380萬元的成交價被載入史冊!笨芮谡f。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從而忘記我們為什么出發。不要走得太快,從而使靈魂跟不上腳步!笨芮谡f,他很喜歡這兩句話。
企業風云
“誠信”“專業”成就龍頭老大
2013年,是中國嘉德創辦20年。在這20年中,中國嘉德發揮特色,在市場上爭取立足之地,始終堅持“誠信”和“專業”的服務理念,專心致力只做“中介”的拍賣行,最終成為中國拍賣行業的龍頭老大。截至去年12月,中國嘉德共舉辦超過1100場拍賣會,總成交額超過420億元人民幣,成交件數超過29萬件。
2012年10月,中國嘉德在香港舉辦首場拍賣,兩專場創出總成交額4.55億港幣的傲人佳績,之后連續兩年在香港舉辦拍賣會。對于中國嘉德的強勢出擊,寇勤指出,在2012年中國嘉德認為時機已經比較成熟,國內二十年積累、國內外的接觸和交往逐漸頻繁,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整合資源,進一步拓展買家和賣家資源,這是拍賣資源的合理配置。
寇勤透露,目前中國嘉德正在建設嘉德藝術中心,這是一所集拍賣、展覽、倉儲、鑒定、修復、辦公以及五星級的藝術酒店多功能為一體的藝術地標,今后除了進行展覽和拍賣外,還可以組織很多高端的藝術交流、教育培訓等活動,預計2015年底計劃投入使用。
兩會寄語
希望低稅收吸引文物回流
很多人認為收稅等政策影響了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寇勤表示這的確是令拍賣業感到頭痛的事情!坝袡C構測算,一件海外的藝術品如果回到國內,要有總額達30%左右的各種稅費,這讓海外藝術品回流中國舉步維艱!笨芮谙M麌覍λ囆g品交易的稅費能夠分類管理。他認為把藝術品回流當成奢侈品來課稅,從長遠來看是不科學的。
人物對話
藝市完成調整趨向回升
京華時報:您認為藝術品拍賣行業這20多年有何改變?未來藝術品市場會如何發展?
寇勤:從民間文物交易違法到今天成為合法、規范、有序的市場行為,這與我國整體的經濟實力不斷增長有關。此外,藝術品拍賣行業的建立,讓更多文物藝術品回流,中國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文物藝術品市場交易中心之一。對于未來,我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前景十分廣闊,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藝術品市場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我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以及文物藝術品積淀,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都在快速提升,所以對藝術品的關注和收藏未來還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京華時報:201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遇冷后,經過2013年的調整,大家認為已經逐漸回暖,對此您認同嗎?對于2014年藝市,有何期待?
寇勤:去年的情況和2012年的分析預測基本上是吻合的,市場已經走出調整期,進入康復期。對于今年的情況,從經濟層面上講,在經濟比較平穩健康的發展狀態下,我認為應該不會有太大波動。這段時期應該不會有太多天價的作品出現,我并不認為天價拍品變少是件壞事,2011年天價拍品頻出,有著復雜的市場環境和背景,通過這次調整后有慢慢回升的軌跡,可帶來一個行走更加穩健的局面。
京華時報:各大拍賣行認為,拍品征集難度在加大。中國嘉德是否也面臨這個難題?
寇勤:中國人有一個特點,善于發現并追逐熱點,所以目前中國有幾百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但在這些拍賣公司中,真正能夠具備一流專業能力的拍賣行并不多。拍品征集困難,首先是由于市場容量小,同質化現象嚴重,拍賣行沒有自身的特色,都征集相同類別的拍品。此外,從業者的專業能力弱、知識儲備匱乏,造成資源不匹配。
京華時報:對于HIHEY在線拍賣、淘寶、蘇寧易購、國美都進行了線上拍賣,您認為傳統拍賣行業是否受到沖擊,您如何看線上拍賣?
寇勤:我們會堅持優良傳統、保持核心競爭優勢,也鼓勵創新,對于各種新的交易方式、技術,我們都給予充分的關注,但是我個人認為目前線上拍賣還替代不了高端文物藝術品拍賣現有的交易框架。為何拍賣藝術品一定要現場展示和競價?首先藝術品真偽是前提,很多藝術品無法通過線上仔細辨別清楚。其次,拍賣現場不僅是出價行為的表達,也是對拍品受歡迎程度和認知度的再次驗證。如果所有東西都變成屏幕的話,很多信息會被隱藏。
京華時報記者楊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