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展時間
中國書畫
11月26日至27日
上午9:00至晚6:00
?。?1月28日至12月2日可在庫房調閱)
拍賣時間
中國書畫(一)
12月3日(星期五)上午9:30
中國書畫(二)
12月3日(星期五)下午2:00
地點
北京昆侖飯店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2號
成扇“展之盈尺,合之僅兩指許”,成為文人墨客懷袖把玩的物件。書畫名家無不在這方寸天地一展才情,觀之,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此次誠軒秋拍匯聚精品書畫扇近六十余件,俱足扇畫之清逸、詩文之雅秀、扇骨之精致,蔚為大觀。
民國時期北方地區迎來了繪畫活躍期,藝壇名宿們在傳統藝術精髓和優長基礎上進行繼承與創新,用自己富有個性的畫作為當時畫壇帶來縷縷新風。

Lot 330
于非闇(1889-1959) 松風瀉瀑聲
張大千(1899-1983) 論書一則
成扇 水墨紙本
尺寸:19×52.5 cm。 約0.9平尺
估價(人民幣):5,000-7,000
于非闇山水畫創作少,流傳至今者更是珍貴。最早公開稱贊于非闇山水的是齊白石,贊其“工于山水”。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于非闇聽從張大千的建議,自1935年起開始轉型研究工筆花鳥,于中年變法,此后一直以宋院體花鳥稱絕于時。

1936年于非闇(右一)、張大千(右二)在北平“賑濟西郊赤貧——張大千、于非闇畫展”合影。1936年二人的交流十分頻繁深入,經常合作,并數次舉行聯展公諸于世,等到抗戰軍興,兩人的出處境遇乃見分別,此扇匯集二人特別之品,允稱難得。
拍品正面繪于1936年,為于氏變法前期的山水,畫風、筆墨與工筆花鳥大異其趣。畫面純以水墨為之,狀寫松谷屋舍,筆法健銳而精神簡淡。整體氣象肅穆寧靜,超然物外,可見其在文人畫上的素養與造詣,堪稱于氏逸品山水佳作。
冷雋的線條糅合李郭、馬夏兩種風格,又見漸江影響
背面為張大千論書句,與正面同一時期,此時張氏的書風正處在關鍵的過渡時期,呈現為長槍大戟、沉雄開張的金石氣面目。藝界通常將張氏書法視為“碑體黃(庭堅)面”,但從此扇其夫子自道,可知他還學習了明代李東陽和清代伊秉綬兩家,此扇堪為研究張氏書風發展的重要證據。

張大千《論書一則》局部
上款“鼎臣”為民國時期琉璃廠古董商張鼎臣,張氏1949年移居香港。

Lot 367
金城(1878-1926) 柿葉滿庭紅顆秋
成扇 設色紙本
癸亥(1923年)作
尺寸:20.3×54 cm。 約0.99平尺
估價(人民幣):15,000-22,000
金城曾自喻個人對花鳥畫創作最有心得,他的花鳥畫作品質量俱精,題材廣泛多元?;ɑ?、蔬果、魚藻等都有嘗試。他強調寫生入畫的理念,在其花鳥畫中充分發揮,尤其章法布置別出心裁。
細審此扇的花果姿態,畫面中心的兩顆柿子果實碩大飽滿,作者未以扁平色塊涂抹,而是注意區分陰陽向背的關系,富有渾圓立體感,設色妍麗,點筆靈活,富有生意。

Lot 318
馬晉(1899-1970) 書畫合璧扇
成扇 設色紙本、水墨灑銀箋
甲子(1924年)作
尺寸:18.5×51 cm。 約0.85平尺
估價(人民幣):5,000-7,000
拍品作于1924年,正值馬晉藝術廣征博取的時期,一方面他精研郎畫精髓,另一方面,在金城的指導下,對古代遺產廣取博收。1922年,金城帶馬晉南下達半年之久,回吳興南潯,游上海,訪蘇州,這都大大開闊了馬晉眼界。
是幅繪芍藥兩朵,其中一朵花頭低垂,一朵搖曳生姿,他繼續堅持金城的以寫生矯正臨摹的理念,故筆下所繪物象極富生命力。

馬晉臨《夏承碑》局部
馬晉博涉書法篆刻,背面為馬晉臨《夏承碑》,字形方整,結字收攬有度,神采飛揚。

Lot 492
王雪濤(1903-1982) 富貴群蜂
成扇 設色紙本
紀錄:廣州拍賣會,2005年6月7日,編號609
尺寸:75.5×49.5 cm。 約3.4平尺
估價(人民幣):40,000-50,000
作品中的牡丹,一朵正在盛放,一朵正含苞待放。王雪濤的牡丹花,借鑒了西方油畫光影之方法,強調寫實與立體感,他使用艷麗兼具沉厚的洋紅表現花瓣,并巧妙利用濃淡、留白來體現光感,進而取白粉、藤黃、綠點蕊,彰顯出花卉盛放的昂揚精神。枝葉先以綠色掃出花葉,再以重墨勾葉脈,筆法靈動果斷,顯示出極高的筆墨控制力。
繪牡丹易流于甜俗,王雪濤筆下的牡丹之所以妍而不俗,其一是用筆精到,筆鋒犀利,準而有力,行筆率、脆、美;其二則是擅用花葉顏色對比,以紅花、綠葉對比。此幅二者兼而用之,堪屬王氏牡丹佳構。
上款“慶昇弟”即王慶升(b.1932),河北遵化人。1958年在北京中國畫院進修,師從于非闇、王雪濤,后考入北京中國畫院研究生班,主攻工筆花鳥畫,1965年畢業,留院任畫師。
鄭午昌、賀天健的畫風與以“三吳一馮”為代表的海派畫家、與以四王吳惲一脈的“正統”風格區別很大,二人都由早期傾慕四王而轉師黃公望、王蒙,并上溯宋人 ,他們藝術理念中的創新與融合,是“海派文化”的精髓。

1934年鄭午昌、賀天健等上海畫家與廣東畫家滬上合影。后排右一為鄭午昌,右五為賀天健,二人在滬上都極為活躍

Lot 348
鄭午昌(1894-1952) 入望溪山待雨中
溥心畬(1896-1963) 自作詩二首
成扇 設色紙本、水墨灑金箋
出版:《添語實錄·中國扇畫》第143至144頁,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年9月
尺寸:18.3×50 cm。 約0.83平尺
估價(人民幣):50,000-70,000
鄭午昌早期更多的追隨“四王”正統山水構圖,山石的形貌亦圓滑而少棱角, 而在這件作品中,右下角的山石形貌已看出方硬,翻轉扭曲,這種結構奠定了鄭午昌中后期山水畫主要山石結構的形態。
構圖也已經跳脫出傳統山水畫的固有模式,體現了鄭午昌在構圖方面的嘗試,不囿于古人。除山石外,坡地、遠處的植被均用渴筆繪出,達到蓬松的藝術效果,一股蒼茫之氣躍然紙上 。

溥心畬《自作詩》局部
背面由溥心畬書自作詩二首,書法行筆流暢、風格秀逸,氣息高古清秀,韻味十足。

Lot 349
賀天?。?891-1977) 書畫合璧扇
成扇 設色紙本
甲申(1944年)作
紀錄:佳士得香港,1997年11月3日,編號125
尺寸:18.4×50.5 cm。 約0.84平尺
估價(人民幣):50,000-70,000
畫家使用了宋畫中山水的圖式,經典的高遠圖式展現了畫家深厚的傳統功力,青山疊嶂間,一條小路深入遠處,高遠處的屋舍交代了行者的終點,使畫面生出“綿密幽邃的情致,使人在這種氛圍里發生旅途杳渺之感”,山體造型結實謹嚴,山體用筆靈動自然,設色潤澤明凈,法度謹嚴,意境悠遠。

人物袖珍可愛
拍品背面為節臨梅堯臣詩二首。筆畫剛健中富婀娜韻致,骨力強健、跌宕騰挪。

賀天健書法局部

Lot 353
賀天?。?891-1977) 書畫合璧扇
成扇 設色紙本
丙子(1936年)作
出版:《添語實錄·中國扇畫》第135至136頁,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年9月
紀錄:北京拍賣會,2004年12月19日,編號699
尺寸:18.3×48 cm。 約0.79平尺
估價(人民幣):50,000-70,000
是扇為賀天健為黃轉陶所作,黃轉陶為民國時期的紙媒編輯,參與過《虎林旬刊》和《社會日報》。
成扇正面繪一別致的仕女圖,是極富文人氣息的特別之作。背面為賀天健自作詩,可知作者作此畫的緣由,言語之間可見二人情誼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