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57nf3"></delect>

      <em id="57nf3"><mark id="57nf3"><font id="57nf3"></font></mark></em>

      <span id="57nf3"><video id="57nf3"></video></span>

            保利秋拍文徵明《溪堂?別圖》淺析

            2018年11月14日 17:3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間 分享 添加喜愛
            文徵明(1470-1559) 溪堂?別圖文徵明(1470-1559) 溪堂?別圖

              手卷 設色紙本 引首:26×57 cm。

              畫心:26×80 cm。 題跋:26×435 cm。

            著錄:著錄:

              1?!豆蕦m季刊》第六卷第四期(江兆申《文徵明行誼與明中葉以後之蘇州畫壇》)第71頁,國立故宮博物院,中華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

              2。徐邦達編《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第61頁,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4年4月。

              3。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編纂《文徴明畫系年》,第100頁,株式會社,昭和51年(1976年)12月。

              4。江兆申著《文徴明與蘇州畫壇》,第193頁,國立故宮博物院,中華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一月。

              5?!吨袊嫾覅矔鞔拇螽嫾摇?,第69頁,莊嚴出版社,1981年9月。

              6?!吨袊嬎囆g叢集·朵云》,第3集第185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82年5月。

              7。周道振編著《文徴明書畫簡表》,第89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6月。

              8?!段膹彰髟姇嬀砀侥曜V》,第56頁,時代生活雜志社,中華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九月。

              9。林家治著《吳門畫派掇英》,第233頁,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8月。

              10。周積寅著《吳派繪畫研究》,第216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1年6月。

              11。[美]福開森 編《歷代著錄畫目》,第25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8月。

              12。徐邦達 編《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第78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

              13。劉瑩著《文徴明詩書畫藝術研究》,第284頁,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七月。

              14。劉綱紀著《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文徴明》,第219頁,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5月。

              15。周道振、張月尊 纂《文徴明年譜》,第516頁,百家出版社,1998年8月。

              16。(清)顧文彬、(民國)顧麟士撰《過云樓書畫記·續記》,第107頁,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

              17。石莉著《中國名畫家全集·文徴明》,第240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18。賀野著《再識吳門畫派》,第226頁,古吳軒出版社,2004年3月。

              19。石莉著《中國名畫家全集(11)·文徴明》,第240頁,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6月。

              20。劉綱紀著《中國書畫、美術與美學》,第510頁,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21。鄭文著《江南世風的轉變與吳門繪畫的崛興》,第290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

              22。林家治編注《蘇州的驕傲:吳門畫派主要成員活動年表》,第181頁,中國戲劇出版社,2013年2月。

              23。於有東著《文墨人生·文徴明的生活狀態考察》,第275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2月。

              24。賀野著《賀野全集·再識吳門畫派卷》,第275頁,古吳軒出版社,2015年11月。

            出版:出版:

              1。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編《嘉德通訊》2004年第2期,第9頁。

              2?!禖ANS藝術新聞》2004年6月期,華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趙強編著《中國藝術品拍賣精華·書畫》,第40頁,山東美術出版社,2005年1月。

              4。劉國生主編《中國繪畫收藏與鑒賞全書》,第206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

              5。魯力、魯姍姍 編著《收藏與投資叢書·書畫》,第278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4月。

              6。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編《嘉德二十年精品錄·古代書畫卷·一》,第122-123頁,故宮出版社,2014年5月。

              7?!冻泄湃诮?星漢燦爛:中國嘉德藝術品拍賣二十年精品回顧展》,圖版016,中國藝術出版社,2015年12月。

              保利秋拍文徵明《溪堂?別圖》淺析:灑筆以成酣歌 和墨以藉談笑

              2018-11-14 11:12:12 來源: 雅昌藝術網專稿

                收藏 評論 分享

              摘要:文徵明(1470-1559)溪堂?別圖手卷設色紙本引首:26×57cm。畫心:26×80cm。題跋:26×435cm。著錄:1?!豆蕦m季刊》第六卷第四期(江兆申《文徵明行誼與明中葉以後之蘇州畫壇》)第71頁,國立故宮博物院,中華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2。徐邦達編《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第6…

            灑筆以成酣歌  和墨以藉談笑灑筆以成酣歌  和墨以藉談笑

              ——文徵明《溪堂?別圖》淺析

              溪堂宴別

            文徵明像文徵明像

              過云樓舊藏文徵明《溪堂?別圖》卷,顧文彬撰《過云樓書畫記》編入“卷八·畫類四”,記為:“文衡山溪堂?別圖卷,設色,作茆堂臨水,四人席地坐。一執卷,一持杯使童斟酒,其二相對促膝。階下二童執羽扇侍立。迤左柳陰下,停舟待發。岸上兩人,若剌剌偶語然??钍稹脸笙?,長洲文徵明制’,印用朱描,蓋衡山贈別毛石屋之作,匆匆不及取鈐也。以贈毛錫嘏。引首又隸“壯游”二字。時石屋以貢太學入都,文伯仁、皇甫子浚兄弟及王酉室、彭孔加等十六人皆為詩送之。衡山既為圖,周公瑕復為《溪堂燕別詩序》有云:‘毛仲子石屋先生,自受經于嚴父中丞公,得向歆之傳學,復媲德于伯兄石峰子,成瑒璩之齊名’”。

              此卷文徵明所作“送別圖”,是為毛錫嘏于嘉靖辛丑(公元1541年)北上北京貢入太學所作。毛錫嘏是“名宦”毛珵次子,毛珵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寧王反叛進逼南京之時,毛珵提出“水陸并進,征討叛臣”的積極建議,配合兵部尚書喬宇,與巡撫、都御史王守仁一起討伐朱宸濠叛軍,立下赫赫戰功,朝廷評價其為處事“沉敏果決”從政“長于奏議”,居官“慎用刑獄”,是吳地歷史上頗有政績的好官。毛珵和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等關系友善,并有詩書往來,毛珵與文徵明相交于正德七年,且毛珵長子毛錫朋妻子為文徵明叔父文森之女。這種關系應該是后來毛錫嘏拜師文徵明的原因之一。毛錫嘏與兄曾在天池山毛珵墓丁憂守孝,因此自稱“石屋先生”,其時正值倭寇入侵,人們在蘇州城郊建起敵樓五十余座,而存世的木瀆敵樓,即是兄弟二人和當地民眾一起捐款建造的。

              毛錫嘏傳世作品不多,多數見于“雅集唱和”之手卷、冊頁,如《珊瑚網》、《式古堂書畫匯考》所錄《諸名家和王祿之畫梅詩》,有沈大漠、彭年、毛錫嘏等題詩。毛錫嘏題為:

              黯淡一枝香,晶然滿林雪。素質倩誰憐,芳心還自悅。毛錫嘏。

              《穰梨館過眼錄》著錄《明名人為顧太夫人壽冊》,是吳地名人為顧瑫祖母徐太夫人賀壽雅集冊,內有文徵明、錢榖、文彭、陸師道、許初、毛錫嘏等詩畫賀壽,毛錫嘏書于此冊第二十二頁:

              大道開元壽,夫人履太康?,幊亟迪删?,華閣集祥光。桂子郄林秀,蘭孫洛圃香。夏傳仙籍遠,春沐帝恩長。自得千年藥,嘗留不老方。出筵當令節,誕旦樂時長。已見傳青鳥,還看沐錦章。無窮艷陽日,長照紫霞觴。長洲毛錫嘏。

              《郁氏書畫題跋記》記《沈啟南柳汀白燕卷》沈周、文徵明、顧開、許初、王守、彭年、陸治、文嘉、毛錫嘏等題跋,毛錫嘏題詩:

              海上遙思玳瑁梁,御溝東畔幾回翔?,幣_乍過疑無影,珠樹曾棲半帶霜。風里美池飛玉舄,月中裝束舞霓裳。誰云京洛淄塵化,猶是銜恩繞建章。毛錫嘏。

              《平生壯觀》記載仇英《松溪洗硯》有毛錫嘏題耑。

              王季遷舊藏《文徵明八十壽辰冊》為嘉靖二十八年(1549)為慶賀文徵明八十壽辰,文門弟子及吳中名賢所作的詩畫冊,首為彭年小楷書壽序,作畫者包括謝時臣、陸治、錢轂、朱朗、陳栝,題詩者包括袁襞、袁裘、許初、皇甫沖、毛錫嘏等。

              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毛錫嘏詩風清新自然,簡約流暢;書法端莊平正,沈雄雅麗,兩者皆因瓣香文徵明而得。當然,家學原因以及拜于文徵明門下后,自身的進取,使得毛錫嘏取得的成就如周天球在本卷題跋中所言“嘗奪幟于藝苑,復蹶足于康逵”。

            諸名賢壽文衡山八十詩畫冊(選一)諸名賢壽文衡山八十詩畫冊(選一)

              陸治《葑溪》毛錫嘏對題

              遠行的儀式

              眾所周知的是,從晉魏至今的“雅集唱和”一直興盛不衰,明代吳門畫派比較流行的,以紀游、送別、茶事、宴飲、卜居等為目的的“雅集”活動是“是明代中期蘇州畫家蘇州文化意識的自覺和驕傲”。在明代初期,“雅集”多以表現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如謝環的《杏園雅集圖》、戴進的《南屏雅集圖》等。明代中葉,文人雅集越來越多,自吳門畫派興起開始,越來越多的文人、士大夫參與到雅集活動中。

              以沈周、文徵明為首的吳門畫家以其自身的地位、對生活的理解、在各類文化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使得吳門書畫家群體頻繁的和較為多樣的方式進行“雅集”,這是中國繪畫史最充滿意義的篇章,因為這種將士大夫、文人雅集帶入平民的生活化的方式是對整個社會群體生活儀式感的升華,是一種高級的自我關照。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人留下了數目眾多的有關“雅集圖”的繪畫作品,如沈周《魏園雅集圖》,文徵明《蘭亭修禊圖》、《惠山茶會圖》,唐寅的《西園雅集圖》,仇英的《西園雅集圖》、《十八學士圖》等等。這些畫作既有對現實“雅集”的生動描繪,也有所謂撫今追昔,以對前代作品的追摹和效仿來表現現實“雅集”,以寄情思。

              “送別雅集”相對于其他形式的雅集來說,是一種更具有儀式感的聚會形式。在這個活動中,聚會者往往在以“送別”為目的的儀式中顯得莊重而深沉,感情濃烈而飽滿,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生活環境之下,再次相見又不知何時何地。加深友情,回憶過往,展望將來,在追憶中期待,在述說中頌揚,共享共同的生活經歷或者經驗,最后將個體的或者團體的理想投注于被送別者的遠行和求索。而后歸之于筆墨文章,見諸于圖文,是為“送別圖”。文徵明言“人茍有以自立,則一言一事皆足以名世,而所謂地與物皆將假吾而重于世也”,一方面,文徵明說明了人的言行的重要性;另外,他在此闡明了以圖記事,以圖言志的功能,因此,“送別圖”在這個儀式感比較強的“雅集”中就成為了一種歷史的憑證,是類似于典禮中的終極圣物。

              相對于文徵明所作“齋號圖”和以游賞、茶飲等目的的“雅集圖”卷,“送別圖”數量很少,而且,手卷類極為少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文徵明三十八歲(1507年)送給北上的友人瀨石的《雨余春樹圖軸》,雖然并未形成雅集,但仍以表現兩位朋友在吳地共有的生活內容以成為他們共同的回憶,隔了數日又讓文徵明補題自作詩,說明瀨石很重視這件禮物。這當然是兩個人交情程度的鐵證,也是對文徵明繪畫水平的高度認可。

            劍浦春云 圖卷 畫心部分 天津博物館藏劍浦春云 圖卷 畫心部分 天津博物館藏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所藏文徵明40歲為朱應登由南京前往福建南平任知府《劍浦春云》卷,象征性的描繪了云山,以表達對朱應登青云直上的寄托,后跋者有呂柟、豐熙、祝允明、徐霖等等,這是在目前存世的文徵明“送別圖卷”中的早期作品,題跋者很多人應該是朱應登的朋友、同僚或者是弟子;安徽博物院藏文徵明68歲為周子籲《木涇幽居》卷是因為周子籲奉使滇南,便道回家,文徵明以描寫江南風景為其所作,但此卷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更應該屬于“齋號圖”,后跋者有文徵明、楊慎、邢侗等人。

            木涇幽居 畫心部分 安徽博物院藏木涇幽居 畫心部分 安徽博物院藏
            句曲山房 畫心部分 上海博物館所藏句曲山房 畫心部分 上海博物館所藏

              《劍浦春云》是否為“雅集”之后成圖不知,《木涇幽居》應該是文徵明興至之作。本作文徵明72歲所作《溪堂?集圖》卷,是以其最為擅長的細謹手法,對現實“溪堂”宴(?)會、賦詩、送別的描繪,當然以圖中所繪陳設可知,煮茗、聞香、讀書、鑒畫、博古等等一些儀式亦在流程之內。此卷用筆沉穩工致,設色典雅妍麗,且人物眾多,這應該是文徵明除《蘭亭修稧圖》、《仿趙伯骕后赤壁圖》等卷以外,繪制人物數量較多的一卷。相似的描繪手法可見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文徵明《一川圖》卷、《古樹茅堂》頁,上海博物館所藏文徵明同一年所繪《句曲山房》卷等等。臆測推斷,持卷而讀者應為文徵明,衣黃受教者為毛錫嘏,舉杯邀茶者、文徵明左手衣赭者二人或為陸粲、皇甫兄弟一人,余者不能妄自揣測?!跋谩弊鰹橐粋€理想的送別地點,既能雅會?集,又臨水作“蘭舟催發”狀,浪漫而寫實,做到了情景交融。是卷是對送別毛錫嘏“送別雅集”真實情況的理想描寫,而非常難得的是,作為被送別者的毛錫嘏非常珍視卷畫作,當隔年第二次北上京師之時,又請文嘉、陸師道等人補題,周天球再題。從而,以文徵明為盟主的吳門畫派約16人在送別其弟子毛錫嘏的畫卷中完成了一次詩書畫高水準的集體展示,成就蔚然大觀。

            本作 人物部分本作 人物部分
            古樹茅堂 人物部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古樹茅堂 人物部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作 山石林木部分本作 山石林木部分
            古樹茅堂 林木部分古樹茅堂 林木部分
            句曲山房 林木山石部分句曲山房 林木山石部分
            本作 款書部分本作 款書部分
            古樹茅堂 款書部分古樹茅堂 款書部分

              吳門的盛宴

              據統計,在《文徵明年譜》中,受文徵明直接影響的文氏后裔中的能書善畫者,多達40人。其中文彭、文嘉、文伯仁、文仲義、文元善、文震孟等卓然成家;而文徵明交游的人士加上受他影響的晚生后輩多達二百來人,其中的周天球、陸師道、彭年、王榖祥、沈大漠、錢谷等均成就斐然。這些吳門中人在江南經常雅集唱和,如上文有毛錫嘏參與的唱和雅集作品便有數件,可見吳門影響之盛,可見一斑。

              本卷首跋者為周天球,據《文徵明年譜》所記,嘉靖八年己丑(1529),文徵明六十歲,周天球從徵明游。周天球是文徵明最為認可的書法傳人,其書似乃師結構謹嚴,無懈怠之筆。周天球長文記敘《溪堂?別圖》始終,其中,宴飲細節有“毛子(毛錫嘏)起而觴客曰:某也不龍盤以俟,奮顧蠖伸以求前,謝我良朋,遠去上國,諸君何以教我,庶幾獲免于愆耶??退旆从x,酢毛子曰:君子必策名以振世,智士不背時而滅勳。今天子進各異,方擧無留良,子非沉淪之夫,夙膺臺輔之望。茲行也,觀典禮于辟雍,講文德于東觀,睹神淵之游龍,聆阿閣之鳴鳳,必有采厥英于眾芳,扷其尤于群彥者與子遇矣”。既表現了毛錫嘏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決心,也寄托了親朋好友對毛錫嘏的期望。

              第二段詩跋為皇甫沖所題?;矢_以詩文名世。字子浚。長洲人。嘉靖七年(1528)舉人。善騎射,好談兵,精音樂、弈棋?;矢_曾撰寫《幾策》、《兵統》、《枕戈雜言》三本書,共幾十萬字。而其詩風格樸素,與弟皇甫津、皇甫汸、皇甫濂并稱“皇甫四杰”?!睹魇贰の尼缑鱾鳌罚簠侵凶詤菍?、王鏊以文章領袖館閣,一時名士沈周、祝允明輩與并馳騁,文風極盛。徵明及蔡羽、黃省曾、皇甫沖兄弟稍后出。以此來說,皇甫沖屬吳門,應與文徵明同為吳寬、王鏊弟子?;矢_所作此七言詩不僅托寄希望,還透露了毛錫嘏“白面清袍”的書生之相。

              第三段陸粲所跋五言詩點名送別時間、訴說友情,余韻悠長。陸粲字子余,長洲人。亦為文徵明同門,陸粲少謁同里王鏊,鏊異之,曰:此子必以文名天下。嘉靖五年成進士,選庶吉士。七試皆第一。授工科給事中,后任永新知縣。勁挺敢言,至廷杖、下獄不改慷慨之氣。陸粲首先是以經、史、訓詁為長,其次是詩文、再次是小說。以本作中其跋可知,陸粲古風見長,風格沉郁雄健。

              第四段七言詩為王榖祥跋。文徵明大部分的門徒或弟子都以善繪而聞名,是組成“吳派”的畫家成員。王榖祥被視為傳承文派畫風的重要傳人,不僅如此,王榖祥的侄子還和文家人結親,其本身還是嘉靖八年進士,但并未開啟輝煌燦爛的前程。王榖祥行文中有“會見天風起鵬運,扶搖九萬孰能攀”,可見厚望。

              文伯仁為文徵明之侄。文伯仁,字德承,號五峰,又號葆生、攝山老農,工山水,宗王蒙,兼學“三趙”,巖巒郁密,布景奇兀,然構圖時有塞實之感。兼善人物。亦能詩。

              皇甫濂為皇甫沖弟,亦應出于吳門。所作吳之水二章,表達了對即將遠去的毛錫嘏的思念之情。

              湯士偉,“湯稱眷末,據《毛公行狀》:有孫五人女次適湯鼎。云云,偉或鼎之族歟”。

              文彭為文征明之子,其家學淵源深厚無疑,文彭不僅于詩文書畫繼承家學,其更大的突破在于在篆刻史上,文彭屬于開山鼻祖,聲名赫赫。文彭五言詩先言離別之惆悵,回憶曾經送別毛錫嘏只是“徘徊立路岐”,今日相送“滿泛白玉卮”,酒已滿,杯莫停。當然,期望在于“我有季子恥,君當買圣期。良玉已藏璞,豈無一人知”,“努力事明主,斯言良不欺”。

              沈大漠,按《過云樓書畫記》記為:長洲人,以蔭為國子生。沈大漠無言贈別,陳述簡潔,平實典雅,“南風帆欲駛,明月酒如川。拂袖辭招隱,思君桂樹前”句極佳。

              彭年年少時就拜于文徵明門下,后將一女嫁與文徵明之孫文騑。除了許多寫贈或提及彭年的詩作外,現存還有14封信札,這些短箋多以隨意的筆調寫成,不若寫與長輩或高位者的謹敬,可窺見文徵明彭年間的親厚關系。彭年號龍池山樵,此五言詩楷書,取法歐陽詢。遒勁嚴整,法度精工,為其難得佳品。

              “癸卯二月重送石屋兄北上。三年兩度別,又賦送君詩”,文嘉此題可知,毛錫嘏于嘉靖癸卯(1543年)再次北上北京,其中原因未可知,但文嘉補題詩中有“一杯須盡醉,千里正相思。上苑敷叢桂,還期早折枝”可知,毛錫嘏并不是仕途受挫折回再次北顧,作為文徵明的次子補題于此,也足可見其對毛錫嘏的深情厚誼。

              顧云龍為文徵明弟子,今日蘇州“多木園”為其舊居。顧云龍作五言送別,有句“愧我何為贈,跂君得意歸。牽裳一杯盡,悲思正無涯”,于感傷中送別,在送別中期待。

              陸師道工詩書畫,從文徵明游,盡得其法。文徵明自謂“少游學官”時與其父陸 廷玉相交,事可見文徵明為陸廷玉妻子,即陸師道之母大壽所作之《賢母頌》, 故在陸師道少年時便已識之?!稛o聲詩史》言陸師道“山水淡遠類倪瓚,精麗者不減趙吳興”,陸師道為嘉靖十七年進士,累官尚書少卿。

              周天球再題,有撫今追昔之感?!败筌廴陜伤途?,風塵歧路思氤氳”點出前因,而后又寫期盼“佩鉤重拂龍盤靶,別賦還題鶚薦文”,“多才沈幻同游好,莫聽驪駒惜袂分”。

              文仲義為文徵明之侄。字道承,能書善畫,書學文徵明。朵云軒舊藏文徵明《玉蘭圖》軸有文仲義題跋。

              陳汭應為文徵明弟子。本卷所作五言長詩敘事、抒情、議論皆有,“盛世衣冠會,千年禮樂場”極具概括性。其書學文徵明且饒有古意,不可多得。

              錢榖游文徵明門下,學詩文書畫,山水爽朗可愛,蘭竹兼妙,善書,世罕知者。此作小楷法虞世南、歐陽詢,高妙絕倫。

              過云樓長物

              此卷《溪堂?別圖》先后為明代朱之赤,清代查瑩,顧文彬、顧麟士祖孫先后遞藏?!爸熘噼b賞、臥庵所藏、休寧朱之赤珍藏圖書”為晚明清初大收藏家朱之赤的收藏印鑒,可知此卷《溪堂?集圖》是他心愛之物。朱之赤,號臥庵,約泰昌元年至天啟二年(1620-1622)間生,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二年間(1681-1683)卒。安徽休寧人,僑居長洲,故其所蓄書畫以蘇州、歙州一帶為多,朱之赤所蓄宋元名家甚多,明代吳門四家精作尤?。此卷經其鑒藏,毫無疑問應視為文徵明畫作之佳構。

              “查映山氏收藏圖書、映山珍藏”為查瑩藏印。查瑩,字韞輝,號映山,別號竹南逸史,祖籍山東海豐,入籍浙江海寧。乾隆三十一年進士,授編修,官文淵閣校理、武英殿提調官,乾隆五十一年升為山西道御史,吏科給事中。查瑩祖父為查升,查瑩繼承祖父書畫和藏書的收藏傳統,并精于鑒藏書畫,性聚書,與翰林院檢討李鐸經常游弋于書肆,收藏圖書頗富,并有題跋以記。

            顧文彬 過云樓書畫記 清光緒刻本顧文彬 過云樓書畫記 清光緒刻本

              最為重要的是,此卷經蘇州過云樓顧氏鑒藏,并錄入其《過云樓書畫記》?!邦欁由矫睾D印”為顧文彬藏印,“顧麟士、鶴逸”為顧文彬之孫顧麟士藏印。自古道“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過云樓的收藏門檻之高,鑒賞之精,幾乎就是按照皇室收藏的標準來的。顧文彬之孫顧麟士在《過云樓書畫記?續記》有言曰:“余家祖孫父子秉性好古,斷簡殘片中往往遇精妙之品,必抉而出之以為快。其不精者,雖真不取?!逼渲猩钜?,可說盡過云樓收藏品格之高,鑒別之精,集之不易,又合顧文彬始藏之宗旨:“必要至精之品,一無毛病,愛不忍釋者,方可收得,其余一概不收”。祖孫之言,懇懇切切,足證藏品之難得。收藏目標是唐、宋、元的高古劇跡,然后就是明清兩代的名家精品。此作為蘇州“過云樓”舊藏之物,必然為顧氏鐘愛之作。

            2004年啟功先生在北京師范大學家中觀看此《溪堂?別圖》,附啟功先生鑒定照片2004年啟功先生在北京師范大學家中觀看此《溪堂?別圖》,附啟功先生鑒定照片

            掃描關注帶你看展覽

            掃描關注新浪收藏

            推薦閱讀
            關閉評論
            新聞排行
            高清大圖+ 更多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女人爽
            <delect id="57nf3"></delect>

                <em id="57nf3"><mark id="57nf3"><font id="57nf3"></font></mark></em>

                <span id="57nf3"><video id="57nf3"></video></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