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57nf3"></delect>

      <em id="57nf3"><mark id="57nf3"><font id="57nf3"></font></mark></em>

      <span id="57nf3"><video id="57nf3"></video></span>

            拍賣史上最重要的“官鈞”將現身嘉德秋拍

            2018年11月12日 18:1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間 分享 添加喜愛

              來源:收藏雜志 

              2018年秋拍,中國嘉德瓷器與古董珍玩部將呈現拍賣史上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官鈞”:鈞窯天青釉花盆。

            明初鈞窯天青釉花盆 高: 18.5 cm  口徑: 20 cm 底刻:“六”字(已磨)、“建福宮凝暉堂用”明初鈞窯天青釉花盆 高: 18.5 cm  口徑: 20 cm 底刻:“六”字(已磨)、“建福宮凝暉堂用”
            底足底足

              之所以說它是最重要的,有以下原因:

              一,這件花盆為公開市場上唯一一件帶有乾隆朝加刻的殿閣款——“建福宮 凝暉堂用”的“官鈞”花盆。公私收藏中,刻有“建福宮 凝暉堂用”的鈞窯花盆,僅有一例,為一玫瑰紫釉四方式花盆,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二,入窯燒制前刻上的“六”字款(已磨),代表了這件花盆與明宮廷有關?,F在可見的,與本次拍賣的鈞窯花盆同器型且同刻“六”字的例子有五例,其中三例為天青釉,另外兩例為海棠紫釉。

              天青釉例一,與本次拍品于2013年共同展出于埃斯肯納齊(Eskenazi)亞洲藝術周鈞窯大展;例二,大維德(SirPercival David)于1937年購自山中商會,現展于大英博物館;例三,底刻“建福宮 敬勝齋樓下用”,是除本次拍賣的鈞窯花盆外唯一一件刻有殿閣款的“六”字款尊式花盆,現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另兩例海棠紫釉的,分別保存于哈佛大學賽克勒美術館及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

              三,花盆來源清晰。此件流傳有序的鈞窯天青釉花盆最早的記錄是美國紐約的Frank Caro,他自己或許不是很為人熟知,但他卻是鼎鼎大名的古玩商盧芹齋的繼承人。塞克勒無疑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收藏家之一,他對宋瓷情有獨鐘,鈞窯更是他收藏的重點。1987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這件鈞窯花盆出現在塞克勒收藏大展中。時光飛逝,2013年英國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納齊舉辦了重要的鈞窯大展,本次拍賣的天青釉花盆榮登了大展出版物的封面,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塞克勒塞克勒
            埃斯肯納齊埃斯肯納齊

              四,此件鈞窯天青釉花盆通體呈現天藍色調,色澤瑩亮,唯器腹及內底暈出淡淡紫紅彩,宛如秋日細雨過后的天空,將近落日時,初泛起晚霞。至臻至美。

            鈞窯天青釉花盆釉面鈞窯天青釉花盆釉面

              “官鈞”用在何處?

              鈞窯瓷器產于河南省禹州,其品種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以盤、碗、碟等為代表的實用鈞瓷。另一種則為鈞窯花器,一般稱為陳設類鈞瓷或“官鈞”,以表明其宮廷用器的身份,本次秋拍的這件天青釉花盆即為此類。

              陳設類鈞瓷的釉色較普通鈞瓷玻璃質感更重,更加瑩亮。陳設類鈞瓷紫紅彩的呈現方法與普通鈞窯將銅元素點畫在釉面的方式不同,窯工將銅元素融入到陳設類鈞瓷的釉料中,與泛天青色的釉料交替涂抹于器身之上。這種制作工藝,使得陳設類鈞瓷上的紫彩如潑墨一般與天青色完美交融。

              陳設類鈞瓷作為花器使用的例子在明代的宮廷及文人畫中時有所見。比如現藏于臺北故宮的《明人十八學士圖》中的一幅就有植松柏的天青釉花盆、植菖蒲的鈞窯玫瑰紫釉花盆。

            《明人十八學士圖》(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人十八學士圖》(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呂紀、呂文英繪《竹園壽集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呂紀、呂文英繪《竹園壽集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現藏于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的呂紀、呂文英繪《竹園壽集圖》中,也可見到種植著菖蒲的鈞窯花盆的例子。據此畫序文及題詩可知,時吏部尚書屠滽、戶部尚書周經、御史佀鐘三人同值六十壽辰,諸僚于周經宅院置酒慶賀,繪此圖以記其事,作圖者是呂紀、呂文英二人,繪于明弘治己未(1499年)。長卷開篇處即可見兩只鈞窯天青釉花盆,與本次拍賣的花盆的器型相同,內植有山石和菖蒲,組成兩個小型盆景。

            鈞窯天青釉花盆鈞窯天青釉花盆

              菖蒲最遲至宋時,因其“不假日色,不資寸土”的特性,已經成為文人雅士心中“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瀟灑”的植物。本次拍賣的這種尊式鈞窯花盆,在明清兩代宮廷及文人繪畫中,內種植物均為菖蒲。再加之花盆體積較為小巧,想來與置于庭院中相比,此種花盆更應為文房室內用,正如上述兩幅畫作中描繪的一樣,只有在特別的文士庭院集會時,才會搬至室外,增添情趣。

              建福宮與凝暉堂

              花盆底部的兩行后刻款——“建福宮凝暉堂用”——闡明了它與清代宮廷的關系。建福宮西花園是古代漢族園林建筑之精華,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不僅為其作了大量詩賦,并將眾多自己喜愛的珍寶玩物存放此處,后來在決定興建寧壽宮乾隆花園時,還下令以建福宮花園作為藍本加以仿制??上г谛y皇帝溥儀搬出紫禁城的前夕,花園遭焚,僅剩下了蕙風亭和一片山石瓦礫。凝暉堂為建福宮西花園建筑群中的一座,周圍有敬勝齋、碧琳館、延春閣等建筑。

            建福宮花園平面圖建福宮花園平面圖
            建福宮現貌 局部建福宮現貌 局部

              乾隆皇帝酷愛收藏,其一生收藏的書畫作品數不勝數。在其執政的六十年中,他曾為了自己的古代書畫收藏,變更了三座紫禁城的殿閣名稱:一為養心殿的“三希堂”、其二則為建福宮花園內靜怡軒的“四美具”、其三就是同在建福宮花園的凝暉堂中的“三友軒”,這三間房中貯藏有乾隆皇帝書畫收藏中最重要的十幅。除乾隆皇帝日常居住的養心殿外,獨存六幅畫作的建福宮花園在他心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凝暉堂現貌凝暉堂現貌

              查閱全世界公私收藏,紫禁城內放置陳設類鈞瓷的地點有三:建福宮、養心殿、重華宮。重華宮原為明代乾西五所之二所。弘歷為皇子時,初居毓慶宮,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后移居乾西二所,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歷被封為“和碩寶親王”,住地賜名“樂善堂”。弘歷登基后,此處作為肇祥之地升為宮,名重華。

              陳設類鈞瓷在紫禁城內的指定擺放地點,分別為乾隆皇帝為皇子時的舊居,登基后的住所,及為帝時的私人花園,這些花器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掃描關注帶你看展覽

            掃描關注新浪收藏

            推薦閱讀
            關閉評論
            新聞排行
            高清大圖+ 更多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女人爽
            <delect id="57nf3"></delect>

                <em id="57nf3"><mark id="57nf3"><font id="57nf3"></font></mark></em>

                <span id="57nf3"><video id="57nf3"></video></span>